初教5飞机的首飞成功揭开了中国航空史的崭新一页。新华社以《光辉的开端》为题将这一喜讯传遍了世界。主席亲笔签署嘉勉信:
1954年7月3日下午5时15分,江西南昌,试飞员段祥禄和刁家平登上飞机。飞机慢滑、中滑、快滑,腾空而起,直冲云霄……
这架飞机是新中国生产的第一架飞机,起初被叫作“红专-501”,后来又被命名为“初教5”。
新中国第一代航空人对发展祖国的航空事业充满了信心。在各级领导的全力支持下,航空人发奋图强,一边建厂一边修理飞机工作迅速开展。能够修理飞机,这仅仅迈出了第一步。为了保卫祖国,新中国必须有自己独立的航空工业。
1953年底,第二机械工业部部长赵尔陆到洪都机械厂(今航空工业洪都)视察,工厂领导在汇报工作时提出:工厂经过五种飞机的修理和修理用零部件的制造,已拥有一定的生产能力,大体上具备了整机制造的基础。1954年4月1日,四局批准工厂提前生产初教5(雅克-18)飞机的计划。
从修理到制造,这是一个飞跃。要造出飞机,必须有较高的管理和技术水平,这对刚刚起步的航空人来说困难是很大的,但是他们坚信,困难再大,也要想办法把飞机造出来。
随即,洪都编制了试制总进度计划的要求,向全厂职工进行了动员,提出了“为制造祖国第一架品质优良的飞机而奋斗”的口号,从而在全厂开展了整机试制工作。
职工们从修理中熟悉飞机构造,在修理中提高技术。又从零配件制造开始,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边学边干,边干边学,逐步掌握了飞机生产的技术和管理方法。经过全厂职工的艰苦奋斗、顽强拼搏,5月12日,首架飞机全机静力试验取得圆满成功。经过总装、调试,第02架飞机在6月30日送交试飞。从零件投入试制算起,共历时57天。
7月11日,全部试飞科目试飞完成。试飞根据结果得出,飞机的性能全部符合设计技术指标。为了对工厂制造的雅克-18飞机进行检验确定,国家成立了试飞委员会。
7月20日,国家试飞委员会做出检验判定的结论:“该厂制造的02号雅克-18型飞机性能符合苏联资料及技术条件要求,可作为空军航校教练机之用,并认为能够直接进行成批生产。”
1954年7月26日,在试飞站广场上隆重地举行了第一架飞机制造成功庆祝大会。8时左右,职工们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排着整齐的队伍进入了会场。主席台旁挂着巨幅的标语,鲜艳的五色彩旗迎风招展。
当信号枪发出后,三架飞机飞上了祖国的天空,顿时全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欢呼声、掌声,庆祝这一喜悦的时刻。
国产飞机制造成功的捷报传到北京,主席十分高兴,当即亲笔签署了祝贺信,勉励全体航空人:“祝贺你们试制第一架雅克18型飞机成功的胜利。这在建立我国的飞机制造业和增强国防力量上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当工厂党委书记在庆祝大会上宣读这封祝贺信时,在场的干部、工人、科学技术人员个个激动得热泪盈眶。全厂职工都为主席、党中央的亲切关怀感到无比幸福和自豪。
7月28日,新华社播发了题为《我国自制飞机成功》的新闻,轰动了全世界。举世沸腾的背后,是因为这型飞机成功首飞的意义早已超出了自身。它承载了老一辈航空人身先士卒、敢闯敢担当的精神,更激励着新一代航空人投身国防,献身航空。
8月26日,时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彭德怀批准同意初教5批产。随即航空工业在1954年当年就完成生产初教5飞机10架,交付部队8架。
1955年按计划向部队交付60架。至1958年,初教5飞机共计生产交付379架。
从初教5飞机资料来厂,到试飞成功,只用了133天。连同修理过渡时期,也不到3年,按国家“一五”计划提前一年零两个月完成了试制任务并顺利转入成批生产。
初教5飞机的试制成功,是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为刚刚诞生的新中国增添了光彩,也为建国初期中国空军飞机员的培育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初教5飞机的试制成功,见证了共和国航空工业从无到有。她从战火的硝烟中走来,为刚刚诞生的新中国增添了光彩。
67年后的今天,中国迈向了开放进步,迈向了全面小康,迈向了繁荣富强。新中国的航空工业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丨江西省工信厅四个党支部重走“小平小道” 追忆峥嵘岁月
党史学习教育 江西省赣西无线电监测中心组织并且开展“学党史 祭英烈 传承红色基因”活动
省工信厅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辅导报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