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深入推动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作出一系列安排部署,强调要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把科学技术创新势能更多转化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动能。
打通科研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是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的关键一环。近年来,我省健全前沿科学技术研发“沿途下蛋”机制,育强创新主体和转化主体,将基础研究优势转化为产业创新动能,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近日,在合肥九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里,总经理郑裕峰正带着小组成员加紧九韶内核的升级研发。
“升级后的九韶内核将更强大、完整。今年,我们将发布九韶内核4.0版本和基于九韶内核的凝光网格2.0版本,完成商用几何内核和网格处理的所有基础能力构建。”郑裕峰介绍,该内核是从0到1完全自主研发,包含几何内核、几何约束求解器和CAX一体化计算引擎等。
这家企业的成立得益于中国科大开展的“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试点,于2022年成立,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批科技成果赋权试点实施单位。
“赋权改革进一步激发研究人员开展研发及成果转化的积极性,提高了科研成果转化的热情。企业化经营后,灵活的机制、共同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又进一步吸引了更多人才加入团队,大大加快了技术和产品研究开发进度。”郑裕峰说。
近年来,我省逐渐完备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实施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行动,省市联动落实48项细化配套政策,推动成果加速转化落地。
我省持续打造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全力服务保障合肥国家实验室建设。在全国率先开展省级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试点,完成省重点实验室重组61家,新布局认定省重点实验室121家。依托中国科大、安师大等单位试点建设数学、物理等学科领域省基础学科研究中心。
大科学装置是催生原始创新和尖端科研成果的国之重器。在装置建设、运行过程中,衍生出一批新技术、新成果在更多领域显露身手。
2月18日,在合肥市科学岛EAST装置大厅,记者看到数十名一线人员正紧锣密鼓地进行装置的改造升级。
EAST装置集“超高温”“超低温”“超高真空”“超强磁场”“超大电流”等尖端技术于一身,基于此,科研人员孵化出了产业“金蛋”。
凭借“人造太阳”装置上的高精度太赫兹激光偏振干涉仪监测技术,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成立了安徽中科太赫兹科技有限公司。
该企业负责人介绍,目前,企业已成功研制出主动式太赫兹人体成像安检仪、太赫兹激光透射成像系统、太赫兹数字CT等多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主动式太赫兹光成像安检系统技术为国内首创,该安检设备通过使用太赫兹激光源对物体进行透射和反射成像,十分精准。”
在医疗领域,依托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国际领先的技术优势和成果,开发当今国际先进的新型治疗肿瘤方法——质子治疗技术。成立合肥离子医学中心有限公司等,自主研制“中国造”超导质子治疗系统。
在安徽,科技成果转化从“1”到“N”的时间周期正被缩短,一条科技成果“沿途下蛋”高效转化的创新之路正在越走越宽。
今后,我省将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完善科学技术创新体系为支撑,以实施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为突破口,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强化企业科学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为关键改革,健全完善前沿科技研发“沿途下蛋”机制,为高质量发展增添强劲动能。(记者 鹿嘉惠)